(優活健康網新聞部/綜合報導)慢性腎臟病患者(CKD)容易腎功能降低,導致礦物質與骨骼代謝異常,使得骨骼代謝轉換、礦物化,進而導致血管鈣化、骨質流失等病況;主要原因是鈣、磷、維生素D3、副甲狀腺素等代謝異常所致,而鈣、磷等異常所導致的血管鈣化,正是造成長期透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。近年來,擬鈣劑(calcimimetics)藥物的問市,由於可有效抑制副甲狀腺素上升,同時降低血鈣、血磷的數值、減緩血管鈣化、避免開刀切除副甲狀腺,因而大幅提高病人存活率。

第2屆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在台舉辦

第2屆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及2017台灣腎臟醫學年會日前於台北萬豪酒店舉辦,亞太地區的腎臟科菁英們群聚交流腎臟醫學新知;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強調,華人人口眾多,醫師們在會中針對華人體質出現的疾病變化進行討論,鄭本岡並提出治療方法;其中對於不少透析病人容易罹患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(SHPT),傳統的治療無法改善病人血管鈣化的問題,讓許多病人因為併發症死亡,所幸出現新藥「擬鈣劑」,可有效治療SHPT,減緩血管鈣化,提升病人存活率。鄭本岡

洗腎病人易罹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

盧國城理事長指出,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腎功能降低,會導致體內的礦物質、骨骼代謝異常,副甲狀腺負責鈣、磷、維生素D等礦物質的代謝,因為患者腎臟代謝出問題,副甲狀腺也連帶受到影響。當副甲狀腺異常時,身體會發出「缺鈣」的警訊,轉由尋求骨頭中的鈣來補充,長此以往就會造成血磷、血鈣數值過高,造成血管鈣化、骨質流失。

血管鈣化嚴重恐致命

盧國城理事長解釋,當身體認為體內鈣不足時,就會拼命在體內尋找鈣,進而出現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情況,從骨頭中析出的鈣散佈在血液中,造成血管鈣化。「血管鈣化會使得血管變得脆弱,發生在腦就可能會發生腦中風、發生在下肢就可能因為血液循環不良截肢,這也是造成長期透析病患死亡的主因。」盧國城說。

擬鈣劑解決血管鈣化問題

對於血管鈣化,以往的治療方式會開維他命D給病人服用,但維他命D僅能抑制副甲狀腺亢進的情形,無法解決血管鈣化的問題。盧國城指出,擬鈣劑的原理是讓身體認為體內的鈣已經足夠,不用再析出骨頭中的鈣來補充,如此一來就能避免病人骨質流失的問題;此外,也能讓散佈在血液中的鈣回到骨頭中,減少鈣附著在血管中的機會,不僅可調節副甲狀腺的功能,也能解決血管鈣化的問題。

高磷食物負擔大 醫籲食藥署增列食品標示

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陳金順指出,不少加工食品中會添加磷酸鹽作為防腐劑,造成食物中磷含量增加,但我國食品標示中卻未將磷列在食品包裝上,讓不少腎臟病患者無所適從,甚至在不自覺的情形下吃進過量的磷,對腎體造成負擔,陳金順表示腎臟醫學會正在努力推動,呼籲食藥署在食品標示的項目中增列磷含量;此外他也提醒,湯品經過烹調後,食材中的磷會流入湯水中,建議病人少喝湯,並可多補充維他命D。

(文章授權提供/健康醫療網)

林口長庚麻疹再增1例! 全台醫護疫苗趕打2千4百人

▲林口長庚麻疹群事件再新增1例麻疹確定病例。(CNEWS資料照/記者陳鈞凱攝)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

麻疹群聚還沒燒完!疾管署今天傍晚公布國內新增1例麻疹確定病例,為北部20多歲男性,近期無出國史,經調查應是先前林口長庚麻疹群聚的次波感染,人目前居家隔離中。目前國內已累計有24例麻疹確定病例,且有包括:虎航、林口長庚以及高雄某醫院等3起群聚事件。專家則樂觀以對認為疫情有降溫。

該名男子是在4月22日因肢體出疹就醫,經醫院採檢通報於今天確診,由於男子與疾管署4月5日公布的北部40多歲女性境外移入病例(自澳門返台)確診前的可傳染期間曾前往醫院有暴露接觸,研判可能4月2日遭感染。

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,男子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病史,並使用免疫抑制劑,於發病當日即赴醫院就診,急診發燒篩檢站立刻高度懷疑麻疹,並分流轉至負壓病房,避免暴露其他醫護人員及病患。

好消息是,黃婉婷強調,林口長庚這一波群聚感染的源頭指標個案的接觸者,共241人已於4月22日監測期滿,並未出現更多感染者。

疾管署表示,男子十分有警覺,就醫也主動提及之前活動史協助診治通報,是感控成功的案例。目前衛生單位已掌握接觸者共21人,無1至6歲接觸者,將持續追蹤監測至5月14日。

林口長庚群聚疫情有在降溫,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樂觀的說,單就鄭本岡林口長庚這一波來看,隨著時間推進,並沒有增加更多感染者,已漸漸脫離危險的時間帶。

根據疾管署統計,今年截至目前國內共計24例麻疹確定病例,全台還須追蹤監測的接觸者人數達4460人,將持續監測至5月14日。

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,疾管署管制國內自費MMR疫苗優先供急診醫護以及桃機機組人員接種,目前全台醫學中心已完成接種醫護2400人,目前藥廠庫存還有1.6萬劑、各醫療院所存量4800劑;而在桃機也已完成接種800人,部分航空公司醫務室也都有備疫苗,疾管署將持續視疫苗供應狀況適時調整政策,考量後續何時開放一般民眾施打。

照片來源:CNEWS資料照/記者陳鈞凱攝

【匯流筆陣】
CNEWS歡迎各界投書,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@gmail.com,並請附上真實姓名、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。
CNEWS匯流新聞網:https://cnews.com.tw

【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鄭崇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