籌備2年,旅美大提琴家郭虔哲錄製聖誕音樂專輯「大提琴家族:魔幻工廠降溫聖誕(Magical Christmas)」,他利用大提琴重奏的特色,透過編曲,寫成8部甚至10部合音,不過這重奏團裡面每一個聲部的大提琴家都是他自己。整個錄音過程對郭虔哲來說充滿挑戰,「最大挑戰就是需要有想像力。」

郭虔哲說,他把大提琴當成合唱團來用,「大提琴的音色非常多元,它可以高到像小提琴那麼高音,也可以很低音,我就想讓它們可以用不同聲部一起出現,跟柏林12把琴最不同的就是因為都是我演奏,音準,揉弦方式都相同,我只需要想像我是10個不同的人。」

一般觀念都知道熱空氣上升的原理,所以在屋頂開設太子樓或裝設自然通風球,但都還是無法達到改善悶熱及通風不良的困擾。負壓排風扇利用空氣對流原理將廠內熱氣、穢氣完全排出廠外,由裝設地點的對向,大門或窗戶補入新空氣,可計算整廠每秒的風速,每小時的換氣次數任何悶熱、通風不良等問題均可改善。要作好一件通風工程,必須精確計算面積、體積、斷面積及正確器材之選擇才能完全解決通風不良 、 悶熱的困擾。

郭虔哲說,在錄音室裡必須要一軌一軌錄,「常負壓排風扇常要回想一下自己錄到第幾聲部。」

郭虔哲1974年出生於台灣台北,四歲開始學琴,1986年赴美就讀曼哈頓音樂學院,曾贏得校內青少年組協奏曲比賽首獎。1993年郭虔哲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,追隨名師夏畢洛(Harvey Shapiro)學習大提琴。畢業之後他發行《爆米香的滋味》,在台灣深具知名度。

郭虔哲目前住在美國,開設樂器公司與音樂學校,「我沒有把演奏當成謀生工具,讓演奏成為心靈上的追求,這樣我才能純粹。」

廠房內人員比較密集,面積比不是很大,無發熱量高的設備,廠房內通風換氣次數應設計為30-40次每小時,主要是為增加廠房內空氣含氧量和污濁的空氣快速排出。人員分布不是很密集,廠房面積比較大,自然通風條件比較好,廠房內沒有高發熱源設備,室內溫度低於32度的廠房,廠房通風換氣次數設計為2通風設備5-30次每小時就可以啦。廠房內有發熱量大的設備,工業水冷扇室內人員密集,廠房內空氣溫度有高溫悶熱情況,廠房通風換氣次數應設計為40-50次每小時,主要是為了讓高溫悶熱的空氣迅速排出室外,降低室內環境溫度,增加廠房內空氣含氧量。

arrow
arrow

    鄭崇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